• 【转摘自:金华日报】助力双减,浙江师范大学开设科普“三点半课堂”

    作者:吴聪    发布者:章育松     发布时间:2022-03-25

          3月10日下午,浙师大校园里来了200多名来自市区多个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

           他们去干什么?上科学课。

      中小学生到大学里上科学课?是的,你没听错,而且,以后这还会成为金华的常态。

           特别的科学课太好玩,连院士都在不停拍拍拍

      大学校园里的科学课怎么上的?

      到物电学院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亲手设计制作的各种科学小发明;到专门的“三点半课堂”听科学老师的科学老师讲小小的千斤顶到底是怎么把大卡车顶起来的、讲眼睛如果近视了要用到什么样的镜片、讲妈妈平时用来榨果汁的搅拌机是怎么工作的……全场都是孩子们兴奋的“十万个为什么”。

      不光是孩子们,老师也很兴奋。

      在浙师大物电学院三楼,该学院彭保进教授正绘声绘色地给来自环城小学的80名四年级同学用用眼习惯和近视讲光学知识,一边的带队科学老师黄贝也听得很认真,“其实这些实验设备我们学校也基本都有,但老师不一样啊,这样的资深教授讲课不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知识面和视野都拓展很多,讲课方法也不一样,他可是我们很多初中优秀物理老师的老师。”


      这样特别的科学课,连被邀请来参加此次活动的两院院士都被吸引了。

      在观摩浙师大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科学器材、小发明时,看得认真的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突然来了句“神点评”:“这些东西都能做成产品直接拿到义乌市场卖了。”他忍不住用手比画了一个看书的动作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我们小时候学科学只能是看书看书再看书。”

      更兴奋的还有土木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

      在浙师大文化广场,随着航模表演开始,年近八旬的龚晓南院士索性也坐在露天石阶上跟现场的孩子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一边看还一边掏出手机不停地拍视频,“哎呀,还会翻跟头,你看到没,刚才在空中翻了个跟头。”

           “这些操作模型的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我们金华有没有航空模型俱乐部啊?”听说金华现在不少小学都有自己的航模队,他很高兴,“好好好!这样上课挺有意思!”

      龚院士告诉记者,这堂航空模型课让他想到自己小时候,大概1959年,他还在汤溪中学念书,省里的航空模型俱乐部组织了一次活动,他被物理老师选中,成为那个唯一前往杭州参赛的“幸运儿”,“那时候的航空模型哪有这么高科技啊,模板是三合板做的,用胶水胶起来,再用橡皮筋弹上去,看谁的模型能在空中飞的时间更长。”

           “那时候我可兴奋了,可惜后来没条件继续,现在小学生都能学到了,真是幸福,刚才的‘三点半课程’也特别好。”


    图文转自:金华日报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浙ICP备050019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202100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