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新实践,做好科普、科学、课后托管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尝试,10月13日下午,金华市科协、金华市教育局和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下午三点半”科普课堂活动在金华市金义小学成功启动,这也标志着金义小学成为第二所科技示范学校。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周军强;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陆杭军;金华市金东区金义小学集团总校长毛金海;金华市金东区金义小学执行总监施益新;金华市金东区科协一级主任科员施长征;浙江师范大学科普课堂章育松老师及其助手团队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毛金海校长便强调了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指出金义小学将积极履行“科普示范学校”的使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周军强书记则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对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和“下午三点半”科普课堂活动的建议和设想,鼓励学校利用科普课堂活动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索。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科普教师章育松老师带来的别开生面的科技秀课堂,“造化无限,妙理堪寻”,这场“科技秀”展示了科学的魅力和实验的奇妙。小章老师围绕空气带来了六个有趣的实验,现场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互动,气氛一度高涨。
好多上台的小学生努力尝试都无法成功令其站立的车轮,在“角动量”的帮助下,却只要轻轻一转,便可自己直立住;
好似“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的“空气”,在加入一盆热水后,却炸出一大朵蘑菇云;
靠人需要使出全力才能压扁的矿泉水桶,只要丢入一根小小的火柴,就能让水桶自然干瘪;
一个小小的空空的圆筒,便能吹动女生的头发,吹落桌上的纸杯;
还有利用“伯努利原理”制作的乒乓球机关枪……这些神秘的物理现象,引得学生们无不惊呼。
每当小章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抢答,生怕错过可以上前亲手做实验的机会。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同学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和作用。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还培养了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这离不开金义小学全体师生的努力和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下午三点半”科普团队也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推动科技示范学校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金华市金义小学的“下午三点半”科普课堂活动将成为学校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这也将为金义小学的科技示范学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