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3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科普团队的小老师汪朵颐、叶振扬、胡苏拉,走进金义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下午三点半”科普小课堂。
“日夜轮换,山川湖海,光是无处不在的,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大自然的美容师,有了光,才有美丽的世界。”此次科普小课堂,小老师们围绕“光”,带来了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光学小实验,带领同学们探索平凡而神秘的光。
秋风凛冽但阵阵桂香作伴,小老师们走进了金义小学同学们热情的课堂中。从“自然光”和“人造光”开始,小老师们带着同学们进入了有趣的课堂。
LED小灯泡构成的小灯塔、刻着小熊的发光体,同学们对平凡而神秘的“光”有了更加浓烈的探索兴趣。
三棱镜,近视、远视的晶状体,近视眼的矫正……随着小老师们的演示实验,同学们步步深入,探索着“光”的奥秘。
随着实验器材的下发,科普小课堂进入了高潮。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做着小实验,探索着“光”的奥秘。光透过三棱镜,变成彩虹,一道道彩虹遍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色散的知识也深深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激光透过透镜落在光屏上,光的折射也更加深入人心。
下课铃响,“下午三点半”科普小课堂结束了,听着一句句“老师再见!”寒风中,小老师们的心暖了,同学们的知识库也丰富了。
【人员感想】
我认为这节课堂很有趣且易于理解,通过简明的解释和实验,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光学色散和透镜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也对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在光学仪器和眼镜中的应用。
——金义小学学生
整个课堂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学生们对光学的延伸应用和近视的解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不仅巩固了之前学过的光学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近视问题。我们也相信,这样的科普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且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金义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