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教育研究院

    “科技热点”开讲 │ 从蒙娜丽莎看人体甲状腺

    作者:章育松    发布者:陆杭军     发布时间:2023-11-29

    1128日晚,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科普赋能山区26县专项行动项目之“科技热点”讲座在浙江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西湖大学长聘副教授及特聘研究员郭天南教授进行视频讲授,讲座题目为《从蒙娜丽莎看人体甲状腺》,面向群体线上线下共330余人,后续钉钉群提供回放服务。

    讲座伊始,郭天南教授以三组照片“蒙娜丽莎”“熊猫”“杜衡”为引,将耳熟能详的画作、动植物与本次讲座的主题紧密联合,并指出其具有相当的共性即存在人体CEO“甲状腺”相关问题。进而郭天南教授更深一步地探讨面对甲状腺问题时应了解的知识与应对的措施,包括食物影响、护甲行动、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结节术前主要诊断方法。在谈到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时,郭天南教授指出其具有“灰色地带”,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A)有着不确定性结果即良恶性无法诊断。

    关于蛋白质宇宙和蛋白质组学,郭天南教授首先展现了一个宏微观世界。在微观世界中蛋白质如同机器般运行、分泌供给人体能量的ATP;生命科学的中心法则也指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接着郭天南教授以著名的“街灯效应”类比,传达了蛋白质的研究都集中在部分熟知的蛋白质上,而对其他成千上万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仍然知之甚少。因此,他决然与其他各国学者联合,呼吁积极探索“路灯”之外的领域,进而为大量疾病的治疗做出贡献。进一步地,他介绍了蛋白质组的研究是其实验室方向,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通量、微量组织蛋白组的技术进展。而关于如何分析蛋白质,质谱仪作为工具至关重要、拥有极高的精准度。蛋白质组学相对于基因组学的费用则更为昂贵,但目前正逐渐延为更为常规的技术、拥有极高地位。

    谈到AI赋能蛋白质组学甲状腺结节诊断,郭天南教授首先对前两部分作简要回顾,在基因检测存在问题的背景下,利用蛋白质进行检测则具备极大优势。他详细地讲解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实验流程,并指出MRM具备的诸多优势。接着其讲授了利用蛋白质组学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设计,并有了提前发现即运用蛋白组学加人工智能辅助进行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关于AI赋能蛋白质组学,郭天南教授更进一步地阐述了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转化现状。最后在基于前述科普知识的前提上,提出了未来展望。在新的时代做好蛋白质研究是几代人的使命,除了能够提供以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技术外,更应将实验室技术转换为临床治疗,为我国的健康、亚健康国民群体等供以更精准的医疗技术。

    在讲座尾声,郭天南教授扼要地介绍了西湖大学的背景、历程与学生培养状况,强调其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定位与地位。

      本次讲座为大家科普了甲状腺和蛋白质组学的知识,并阐释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给诸多物电学子以全新的、更精确、更完善的角度去了解如何鉴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无止境、探新不停息!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浙ICP备050019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202100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