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转摘

    【转摘自: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浙江金华:从“工具”到“伙伴”,浙江以教育智能体联盟破题个性化教育

    作者:章育松    发布者:陆杭军     发布时间:2025-10-23

    当人工智能从“工具”进化为“伙伴”,教育将如何被重塑?2025年10月18日,浙江省教育智能体实践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隆重举行——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浙江基础教育正式迈入“教育智能体”新时代。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金华市数字经济学会、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浙师大附属小学、浙师大幼儿园,以及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小学、罗埠镇中心小学、金东区光南小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在科技感十足的光影中,共同见证浙江省首个教育智能体校际协同创新平台的诞生。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盛出席大会并讲话。

    构建“AI+基础教育”新生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童志斌在欢迎辞中强调,联盟的成立,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落子”,更是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破题之举”。“我们正从‘人机交互’迈向‘人机共生’,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AI的陪伴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点亮未来:联盟正式启动,专家授聘、实验校授牌同步落地

    在全场瞩目下,李盛、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浙师大附属中学等单位领导共同按下启动按钮。一道光幕升腾而起,“浙江省教育智能体实践联盟”八个字熠熠生辉,象征着一个开放协同、共建共享的教育智能体创新生态正式启航。

    现场,来自省教育技术中心、金华市教育技术中心、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婺城区教育技术中心、金东区教体局教育中心、金华开发区教育局的七位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专家受聘为联盟首批专家顾问,李盛副校长逐一颁发聘书。

    与此同时,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浙师大附属小学、浙师大幼儿园,以及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小学、罗埠镇中心小学、金东区光南小学七所联盟成员校接过“浙江省教育智能体实践联盟成员”铜牌,校际协同、资源融通的“教育共同体”格局全面形成。

    “青橙科教AI工具箱”惊艳亮相:AI如何让科学课“活”起来?

    “请依据费曼学习法的原则,为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原子的结构’的自主学习任务,要求情境真实、任务驱动。”随着指令输入,大屏瞬间生成一个以“化身微观世界建筑师”为标题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这正是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科研部主任王一飞现场发布的“青橙科教AI工具箱”。

    该工具箱由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金华数字经济学会协同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团队联合研制,集情境创设、探究支架、智能出题等于一体,能根据不同学段、学情动态生成教学支持,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教学。“这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解放教师。”王一飞说,“让老师从重复劳动中抽身,专注于创造性教学和情感陪伴。”

    签约共建“浙江样本”: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深度协同

    浙江省教育智能体实践联盟关注以科学、规范的研究引领教育智能体在中小学的落地实施。

    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院长助理沈建国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周建平签署了联盟设立后的第一项合作研究项目协议。此项目以《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体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双方将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AI素养培训、学生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目标直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AI+基础教育”浙江模式。

    “高校有前沿技术,中小学有真实场景,科研机构有转化能力——三方协同,才能让AI真正‘落地’课堂。”一位参会校长感慨道。后续,联盟也将继续以课题合作的形式为成员学校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提供研究与实践支持。

    李盛:教育智能体是“教育强国”的浙江担当

    “人工智能正在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教育伙伴’。”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智能体的出现,可以成为破解优质师资不均、个性化教学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滞后等长期痛点的一种新路径。

    他强调,联盟的成立不仅是技术应用的突破,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我们期待,联盟能产出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贡献属于浙江的智慧与方案。”

    迈向“智能体时代”:五大任务绘就未来教育蓝图

    据悉,浙江省教育智能体实践联盟由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金华数字经济学会牵头,联合七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同发起,力图构建“高校—中小学—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智能体协同创新机制。

    下一步,联盟将进一步吸纳省内外教育智能体研发与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中小学校,围绕“标准共研、产品共创、课题驱动、成果共享”四大核心任务,系统推进教育智能体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家校协同、教育治理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力争建成全国领先的教育智能体创新应用示范区。

    当AI成为课堂中的“隐形教师”,当每个孩子都拥有专属的“学习伙伴”,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将如何被重新定义?浙江的这场探索,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深刻实验。从金华出发,一个更具智慧、更有温度的教育新生态,正在悄然生长。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浙ICP备050019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202100381号